書名: 走慢點 才是快
作者: 藍白拖
出版商: 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 2017年09月
書摘作者: 蔣竣植
書摘作者: 蔣竣植
作者透過旅遊來體驗、發掘人生,並給予許多「慢活」的建議與思維。
衝·慢點
「認真讀書,然後拿個文憑,就能找份好的工作。」很耳熟的一段話,相信這一連串的「流程」絕大多數是被「推著走」,而非自願。但當你看完上述這一段話,若腦海中會浮現出畫面,表示你已到了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年齡,可以試著拍拍過去的你的肩膀說:「我想做自己了!」
生活最難的事:工作時專注工作、休息時專注休息、睡覺時專注睡覺。但其實只要放下手機,一切會變的容易許多,學習試著把時間還給自己,否則時間永遠是別人的。
工作的目的是甚麼?過去的答案或許是養家活口,現在的答案卻往往是為下一次的旅程做準備。而生活的目的又是甚麼?過去的答案只有努力工作就是生活的全部,現在的答案卻是讓工作與旅行同時成為生活中的一部份。
作者建議對於目前正站在念書、工作等抉擇的十字路口的讀者,可試著透過「梭羅式的自我提問」,來獲得可能的答案。
「該不該休學?」要換成「如何讓自己更樂於學習?」
「改不改換工作?」要換成「如何讓自己樂於付出?」
「該不該換新環境?」要換成「如何讓生活保有好奇心?」
走·慢點
做為一位背包客,作者發覺在旅行中除了可用心體會各國的風俗民情、景色外,更重要的是能在旅行的過程中真正了解自己。
住在香港的「籠房」,體驗到香港的擁擠與貧富差距;在紐西蘭的背包客棧中,見到不同價值觀的年輕人,嘗試透過打工的模式,體驗生活,並將其成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份;在花東靜靜的徒步、路邊伸手要求搭便車,也成為作者在生命中的回憶與養份。
試著背著「空包」出門,讓旅程中的回憶與體驗,豐富回程的行囊。也試著帶家人一起自助旅行,透過彼此的智慧,共同解決旅程中所遭遇的問題,讓日後有著相同的記憶點。
做·慢點
成家後,身份從單純的為人子女,逐漸增加了丈夫、爸爸的身份,而這些身份無論是在生活或是旅行當中,常會不停切換,甚至於同時存在。帶著家人一同自助旅行,沿途的風景早已不是重點,與家人在旅行中的互動、體驗,才是旅行中美好回憶。而人生,不正也是一段值得慢慢累積回憶的旅程嗎?
我個人在閒暇時常逛書店,一方面是喜歡店內的書香氛圍,另方面是找尋是否有適合的書。作者在此段有提到一小部分的「閱讀」,有段話頗能認同:「渴望找到一位可以與靈魂對話的作者,讓生活有更多可能。」而這句話,算是替我常流連在書店下了一個美好註解。
活·慢點
年輕時覺得出國該去看看那些有名的大景,印證過去書中的照片,再拍張照以證明「到此一遊」。待多了些人生體驗之後,回頭看當年那些照片,總覺得少了些甚麼,或許當初只想拿著相機趕緊將景色帶回家,卻無法將自己融入該景色。而現在有更多的體悟能讓「人景合一」,卻似乎不強求那些大景大山,日常生活中身邊的任一景緻,都有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故事。
同樣身為「文字創作者」的我,寫作靈感匱乏是常見但卻也苦惱,而作者遇此狀況,會試著透過「跑步」獲取靈感,因為在這運動的過程中,自然會出現所謂「自我對話」、「身心靈合一」的時間,而此時所獲得的,早已遠超過靈感所需。
學·慢點
人生的每個階段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而每個角色都有值得學習之處,文中提到「做父母的總以為孩子不受控,但其實真正不受控的是父母的情緒。」試著挖掘孩子不受控背後的原因與動機,而非仗著身為「長者」的威嚴與ㄧ廂情願。
「一個能完全接受自己的人,也能接受他人;不能忍受自己的人,也經常無法容忍他人。」原來,生活中常看不慣身邊的人事物,原來只是放不下自己定義的「堅持」,試著移除心中的石頭,才不會常被自己給絆倒。
出發吧!
旅行,能讓自己更了解自己!
衝·慢點
「認真讀書,然後拿個文憑,就能找份好的工作。」很耳熟的一段話,相信這一連串的「流程」絕大多數是被「推著走」,而非自願。但當你看完上述這一段話,若腦海中會浮現出畫面,表示你已到了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年齡,可以試著拍拍過去的你的肩膀說:「我想做自己了!」
生活最難的事:工作時專注工作、休息時專注休息、睡覺時專注睡覺。但其實只要放下手機,一切會變的容易許多,學習試著把時間還給自己,否則時間永遠是別人的。
工作的目的是甚麼?過去的答案或許是養家活口,現在的答案卻往往是為下一次的旅程做準備。而生活的目的又是甚麼?過去的答案只有努力工作就是生活的全部,現在的答案卻是讓工作與旅行同時成為生活中的一部份。
作者建議對於目前正站在念書、工作等抉擇的十字路口的讀者,可試著透過「梭羅式的自我提問」,來獲得可能的答案。
「該不該休學?」要換成「如何讓自己更樂於學習?」
「改不改換工作?」要換成「如何讓自己樂於付出?」
「該不該換新環境?」要換成「如何讓生活保有好奇心?」
走·慢點
做為一位背包客,作者發覺在旅行中除了可用心體會各國的風俗民情、景色外,更重要的是能在旅行的過程中真正了解自己。
住在香港的「籠房」,體驗到香港的擁擠與貧富差距;在紐西蘭的背包客棧中,見到不同價值觀的年輕人,嘗試透過打工的模式,體驗生活,並將其成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份;在花東靜靜的徒步、路邊伸手要求搭便車,也成為作者在生命中的回憶與養份。
試著背著「空包」出門,讓旅程中的回憶與體驗,豐富回程的行囊。也試著帶家人一起自助旅行,透過彼此的智慧,共同解決旅程中所遭遇的問題,讓日後有著相同的記憶點。
做·慢點
成家後,身份從單純的為人子女,逐漸增加了丈夫、爸爸的身份,而這些身份無論是在生活或是旅行當中,常會不停切換,甚至於同時存在。帶著家人一同自助旅行,沿途的風景早已不是重點,與家人在旅行中的互動、體驗,才是旅行中美好回憶。而人生,不正也是一段值得慢慢累積回憶的旅程嗎?
我個人在閒暇時常逛書店,一方面是喜歡店內的書香氛圍,另方面是找尋是否有適合的書。作者在此段有提到一小部分的「閱讀」,有段話頗能認同:「渴望找到一位可以與靈魂對話的作者,讓生活有更多可能。」而這句話,算是替我常流連在書店下了一個美好註解。
活·慢點
年輕時覺得出國該去看看那些有名的大景,印證過去書中的照片,再拍張照以證明「到此一遊」。待多了些人生體驗之後,回頭看當年那些照片,總覺得少了些甚麼,或許當初只想拿著相機趕緊將景色帶回家,卻無法將自己融入該景色。而現在有更多的體悟能讓「人景合一」,卻似乎不強求那些大景大山,日常生活中身邊的任一景緻,都有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故事。
同樣身為「文字創作者」的我,寫作靈感匱乏是常見但卻也苦惱,而作者遇此狀況,會試著透過「跑步」獲取靈感,因為在這運動的過程中,自然會出現所謂「自我對話」、「身心靈合一」的時間,而此時所獲得的,早已遠超過靈感所需。
學·慢點
人生的每個階段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而每個角色都有值得學習之處,文中提到「做父母的總以為孩子不受控,但其實真正不受控的是父母的情緒。」試著挖掘孩子不受控背後的原因與動機,而非仗著身為「長者」的威嚴與ㄧ廂情願。
「一個能完全接受自己的人,也能接受他人;不能忍受自己的人,也經常無法容忍他人。」原來,生活中常看不慣身邊的人事物,原來只是放不下自己定義的「堅持」,試著移除心中的石頭,才不會常被自己給絆倒。
出發吧!
旅行,能讓自己更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