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時光】下流老人-即使月薪五萬,我們仍將又老又窮又孤獨 (下)



書名:下流老人-即使月薪五萬,我們仍將又老又窮又孤獨

作者:藤田孝典

出版商:如果出版

出版日期:20164

書摘作者:蔣竣植

看完上一篇的說明,很多人會誤認為只要努力存退休金、針對未來好好規劃,應該不會變成「下流老人」吧? 但事實上,接下來與各位說明從「普通」變成「貧窮」的模式中,很多成為「下流老人」的狀態,並非「自己」能控制,而是與周遭的家人或是生活有很大的關連性。

所有人都可能變成下流老人

(現況)
1.因疾病或意外而支付高額醫療費用
誤判:
自認會「健康」到老,僅透過政府年金+老年勞動收入等足可支應。

解方:
在身體狀況尚可時,應添購醫療、意外等相關保險。

2.無法入住高齡者照護設施(老人安養院)
誤判:
縱使無家人可協助照顧,相信有足夠的機構可協助並入住。

解方:
一方面政府須加速立法協助廣設公、私立照護機構,以追上人口老化的速度。另方面個人需先行預留老年生活相關資金,以降低高齡照護機構間在費用上的貧富差距。

3.子女因為工作收入不高而「啃老」
誤判:
做父母的誤以為照顧成年子女與過去年幼時並無不同

解方:
從小讓孩子學習獨立生活、加強抗壓性等心理素質,進而培養工作技能,一方面以降低未來工作時收入不高的窘境,另方面別讓老家成為「沒有柵欄的監獄」。

4.不斷增加的熟年離婚
誤判:
總樂觀認為隨著時間與孩子的成長、獨立,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模式,夫妻間在退休時更能有良好的互動。

解方:
因工作成為家庭經濟支柱的一方,在尚未退休前應積極培養退休後的興趣或嗜好,減少退休後長期待在家無所事事,降低夫妻之間在退休生活其間所衍生的摩擦。

5.罹患失智症,身邊亦無可依賴的家人
誤判:
萬一未來真的罹患,總是有家人可陪伴。

解方:
孩子有自己的工作及生活,與其期待孩子的照顧,不如自行準備相關費用入住合法機構。另外,可提早做財產的相關安排,以降低高齡時受詐騙集團欺騙的可能。


(未來)
1.能夠拿到的政府年金可能變少
一方面由於人口結構的改變,導致勞工人口銳減,進一步降低政府可能的稅收來源。另方面醫療技術的進步,讓平均壽命逐年攀升,導致政府年金負擔加重,在一加一減的效應之下,未來可領的政府年金金額不該抱有太大的期待。

2.年收入不高,老年貧窮的風險很高
若收入不高,扣除日常生活開銷之後,直接影響到可供支配的未來老年生活預算,進而升高老年貧窮的可能風險。

3.四成的家庭幾乎都沒有老後的生活資金
由於貧富差距的拉高,在收入降低及通膨升高的雙重夾擊之下,事先準備老後的生活資金顯得非常困難。

4.非正式雇員會直接造成貧窮化
許多企業為了公司應運成本的考量,避免正式員工的相關福利,透過降低正式員工的錄用比例,改以「約聘」的方式增補人力,導致由於「約聘」的非正式雇員其薪資較低,並直接影響了未來老年的生活及規劃。

5.未婚率升高,會讓未來獨居老人變多
由於經濟上的壓力,與其結婚組成家庭甚至於小孩,倒不如「一人飽全家飽」的觀念,讓未婚的人數逐年攀升,但這並不表示無需面對老年生活,反而在老後生活這一塊需要及早準備及因應。

如何避免成為下流老人?

1.開源
若收入不高,是該提升自我能力以增加收入,方能有多餘的資金規劃老後生活。

2.節流
而收入不低的人,不該只著眼目前的生活品質,試著在「及時行樂」與「延遲享樂」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降低成為「下流老人」的可能。

3.培養人際關係
多交朋友多認識些人,不僅讓目前的生活能豐富些,也能讓老後的退休生活不至於太枯燥,畢竟老時若能與人多互動,對身心都是好的。

4.培養興趣
由於工作期過於繁忙,疏忽了興趣的培養,這樣在退休時常會出現「無事可做」的窘境,試著撥一點時間培養興趣,不僅能降低目前的工作壓力,也能增添生活上的色彩。

5.健康的身體
若老時長期病痛甚至於臥床,其畫面似乎並非對退休的美好期待,因此平時就要養成運動的好習慣,畢竟無論財務上或是身體狀況, 均是要及早準備的!

若「下流老人」已成為現在社會人口結構中的一層,試著不讓未來的自己跌入這一層吧!

【閱讀時光】下流老人-即使月薪五萬,我們仍將又老又窮又孤獨 (上)



書名:下流老人-即使月薪五萬,我們仍將又老又窮又孤獨

作者:藤田孝典

出版商:如果出版

出版日期:20164



書摘作者:蔣竣植

所謂的「下流老人」,指的是無法安逸度日,被迫過著「下流」(中下階層)生活的老人。本書在前言就提醒讀者,就算工作期間的年薪高達百萬,若生活習慣、資金運用、人際關係等方面未妥善處理,在退休時還是很有可能淪為下流老人。

日本目前社會中的「下流老人」存在景象:

1.一天只能吃一頓,常至超市只拿廉價小菜到收銀機前排隊。

2.因生活困苦而順手牽羊,被店員或警察訓斥的老人。

3.付不出醫藥費無法長期就醫,僅能在家服用成藥,藉此抑制各種疼痛的老人。

4.無人照顧,一個人孤獨邁向死亡的老人。

何謂下流老人?


我們想像中的高齡者,或是未來當我們成為高齡者的退休生活,在工作一輩子之後,理當將人生剩餘的歲月與朋友及家人花在旅行和興趣上,在富裕和溫暖中邁向人生的終點。可惜的是,這樣的刻板印象與現實存在著極大的落差。

作者提到「下流老人」有三個特點:

1.收入極低:政府的社會福利不足以支付生活開銷。

2.沒有足夠的存款:無法應付生活上的突發狀況、疾病等。

3.沒有可依賴的人:人際關係不佳,缺乏與他人互動。

簡而言之,下流老人就是「失去所有安全網絡的生活狀態」。而這樣的問題對社會造成四個現象:

1.父母世代和子女世代一同崩垮:
高齡者在經濟或生活照顧上需仰賴子女,而子女本身在工作的薪資收入等往往也不算高,除了需負擔高齡者的生活開銷之外,也容易因照顧高齡者被迫辭去工作,因而連帶受到影響。

2.價值觀的崩解:
若上述的子女的生活或經濟受到高齡者的影響,容易讓高齡者在社會的整體氛圍中受到歧視及排擠。

3.年輕世代的消費低迷:
若高齡者在社會上無法受到尊重,容易讓年輕人對未來的老年生活不抱太大的期待,因此可能在消費及人生規劃過於「保守」,例如降低買車、買房的物質慾望,只為了能預留資金為老年做準備。

4.加速少子化:
接續上一點,進而可能放棄「結婚生子」的想法,畢竟「單身」與「家庭」的開銷差異很大。

因此,若再不正視「下流老人」的問題,其影響的層面不僅僅是個人或是家庭,而是整個國家。

下流老人的現實狀態

作者訪問了幾位生活陷入困境的高齡者,令人驚訝的是,受訪者都異口同聲的說:「完全沒想到自己會陷入這種狀況!」,而其之所以成為「下流老人」的情況均不盡相同, 例如:

1.單身,在中年時辭去工作照顧生病的雙親
導致收入中斷,支出增加。待雙親過世後自己亦年華老去,由於無法累積資金成為流浪漢並住在公園以野草果腹。

2.照顧患有憂鬱症女兒的老夫妻
由於女兒在求學階段時被霸凌,導致求學時遇到許多困難,進而罹患憂鬱症,成年後對工作環境亦有恐懼而無法獨立生活。而這對老夫妻由於長年照顧女兒,導致生活品質、身體狀況、財務狀況等均逐年走下坡,最後成為下流老人的一員。

3.單身,退休後不久便生了一場重病
由於並無個人商業保險及社會保險,相關醫療費用均透過過去在工作時所累積的積蓄,此在短時間內就花費殆盡,目前僅剩辦後事的小額資金及預先購置好的墓地。

4.工作壓力過大導致夫妻失和、進而罹患失智症
在職時工作壓力過大,常與主管、同事等起爭執,憤而提早離開職場並選擇退休,但在家中亦容易與太太及女兒為小事而爭吵,進而「熟年離婚」導致財務銳減,同時也產生失症,並成為獨居老人。

由上述的案例可得到幾個結論:

1.退休時,支出減少的幅度並不如想像中減少的那麼多。

2.退休時,常有「意料之外」的事情及費用產生。

3.高齡退休者當初對政府的社會福利(退休金)過於依賴,輕忽自行準備的重要性。

4.政府退休金不足以支付生活的部分,可藉由「高齡工作」的樂觀期待。

【閱讀時光】成長駭客行銷 - 引爆集客瘋潮的新實戰力


書名: 成長駭客行銷-引爆集客瘋潮的新實戰力


作者: 萊恩·霍利得(Ryan Holiday)

出版商: 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162


一本顛覆傳統行銷模式的書,新的思維及觀念,透過「適配、集客、爆點、優化」等四個關鍵步驟,讓公司營運有機會獲得數倍的成長。

文中提到所謂的「成長駭客」是行銷人員與程式工程師的綜合體,並捨棄傳統行銷法則,改用可測試、可追蹤、可倍數成長的行銷策略。主要工具為電子郵件、點擊付費廣告、部落格等。

適配:從產品與市場適配做起
開宗明義就提到行銷的核心目標-讓產品與顧客完美契合,行銷部門的人員應該要能做為協助產品生產者和客戶之間溝通的橋樑。

書中提到「出書」的例子,過去是埋頭苦寫,自認為能完成了一本絕對會大賣的作品,但往往銷售不如預期。而現在的作者會先在部落格上釋出部份文章內容,了解網友的回饋,進而修改內容,最後完成一本銷量頗豐的作品。簡單說就是強迫你改從別人的觀點想像自己的產品,達成「產品與市場適配」的最佳做法,結論就是要「拉攏顧客」。

集客:找到你自己的成長駭客集客術
集客,如同傳統行銷模式所要求的「聚眾」,但差異處就在「成長駭客」會設法以便宜、有效又獨特的新方法以增加客源。例如:自行上傳貼文至大型網站、選擇能吸引流量的主題撰寫文章在部落格、一一邀請潛在客戶免費使用你的服務。

當然了,並非上了網客戶自然就會來,畢竟現在網路發達且資訊氾濫,行銷人員該思考為何潛在客戶要在你這停留,甚至進而成為你的「鐵粉」?因此發掘適合的時間,向正確的客群發動行銷攻勢,讓他們成為你的首批客戶。

爆點:一個拉一個,引爆風潮
如何才能不憑藉傳統的廣告行銷,讓大家願意在網路廣為分享,以達到所謂的「病毒傳播」?

書中歸納出三個重點:

1. 特定的產品、內容
2. 值得流傳的內容
3. 激發眾人主動傳播的渴望

簡而言之,不該只是鼓勵分享,而是要創造強而有力的「誘因」來加速分享。例如:

1. DistroKid音樂平台,用戶只要推薦五位朋友加入會員,就能免費使用服務。
2. Dropbox雲端儲存空間,用戶只需要其帳戶連結至臉書或是推特帳號,可獲得額外150MB儲存空間。
3. 透過iPhone手機發送電子郵件時,每封信件的最後都會出現一句「從我的iPhone傳送」。

病毒傳播的行銷方式並非偶然,而是精心設計的成果。

優化:創造留客和優化的封閉迴路
在初期因好奇而被吸引而來的潛在顧客,若發現網站或產品內容不符預期,該潛在顧客很容易就離開,因此在前述的「集客」之後,「留客」成為下一個階段重要的事。成長駭客的銷售模式,就是不必追著新客戶跑,改而進行內部優化、不斷改善,讓既有客戶為你帶來更多的商機。

據統計,留客率只需增加5%,有機會讓產品獲利增加30%;而向現有客戶銷售產品,成功率為60%~70%(新客戶只有5%~20%)。試著將行銷的能量及力氣投入最有效果的地方,針對現有客戶推出新功能、花時間讓現有客戶提供更多個人訊息,把潛在客戶轉化為活躍客戶,其效果會比開發新客戶來的好太多了。

 留客勝過集客,舊愛還是最美

【閱讀時光】90%的節約都會造成反效果


書名: 90%的節約都會造成反效果


作者: 橫山光昭

出版商: 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 2018年1月

書摘作者: 蔣竣植

在平均薪資普遍低迷的今天,許多人試圖透過生活開支的節約,期待能「擠出」更多的可動用資金,但卻往往徒勞無功,本書突破許多看似平凡的盲點,改善錯誤觀念,引導正確做法。

看似省錢,卻是浪費

在收支檢討時,常會誤以為關鍵在「隨意亂花錢」,但事實上問題卻常出現在習以為常的「固定性支出」,例如:月費制的健康食品、繳月(年)費健身房、手機月租費、第四臺月租費等,試著檢討這類常態性的支出,在金額上是否有取消或調降的空間,說不定過去以長期浪費了很大筆的金額而不自知。

而信用卡在使用上亦有四點陷阱需要留意:

1.信用卡紅利積點的迷思
銀行清楚知道民眾都有「收集」的習慣,為了累積紅利而刻意增加消費,而這消費的項目往往是非必要的品項。

2.抵紅利消費的沈默成本
待累積了一定數量的紅利之後,吸引人的品項往往還需要「加價購」,無形之中又多了一筆支出。

3.先享受後付款的惡性循環
將「付錢」的煩惱向後推到下個月,先甘後苦的消費模式,不僅讓未來持續有還款壓力,更因資金的排擠,降低未來理財規劃的空間。

4.分期付款的可怕累積
「延遲付款」的功能對理財的影響已經很大了,而「延遲+分期」的效果,把刷卡消費的行為包裝得更為輕鬆愉快,而這樣的結果會出現縱使有一段時間沒有刷卡,但每個月卻持續有卡費需要繳納的奇怪現象,這樣一來,未來的資金運用也會變得更為混亂。

改變金錢觀念,改善用錢習慣

認清事實
一直將「擔心未來生活」掛在嘴邊的人,是該鼓起勇氣正視以下財報數字:
1. 如何增加收入?
2. 目前的收支是否平衡?
3. 目前的資產及負債水位?
4. 未來財務目標需要的金額?

好學篤實
總是煩惱錢的人,該試著開始學習家庭財務,總是告訴自己看到數字會頭暈,那如何有效管理?總不能夫妻兩個人都害怕面對數字,那家庭財務問題也就不可能有解決的一天。

思考踏實
無法掌握可活用的金錢,卻夢想一次賺一大筆錢的人,也難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沒有學習財務管理,連小錢都處理不好,處理大錢相信更是一團亂。這問題很常在所謂「富二代」的身上發生。

確實儲蓄
現金、儲蓄險的目的,並非追求漂亮的財務數字,而是一份安定感及未來的資金準備。所謂的「緊急預備金」(現金)及「儲蓄險」(穩定、確定的資金),其在財報的重要性可不輸給投資。

誠實面對
設定個人財務目標,以目前可運用的資金為基礎去規劃,才有圓夢的機會,否則喊一個與目前財務基礎相差甚遠的目標,不僅不易達成,也更容易感到挫折而中途放棄。

無論是單薪或是雙薪家庭,夫妻倆都要學會家庭財務的管理,定期檢視並共同解決問題,千萬不要互相指責或用質疑的口吻討論資金用途是否恰當,此舉不僅無法解決財務問題,反而會更加逃避財務管理。

此外,孩子的高等教育相關費用,有必要與孩子討論並告知目前的資金準備情況,一方面讓孩子知道需對金錢與學習之間的關係負責,另方面若是透過助學貸款的方式,可讓孩子日後在出社會時有必須開始還款的心理準備。

作為兒孫輩由於經濟上的壓力,已退休長者,若是手頭寬裕,會替兒孫輩的協助生活上的食衣住行,看似理所當然的舉動,背後卻隱藏許多危機。退休金規劃在生活及生病的錢,才是上策。

拒絕成為「下流老人」

由於65歲方能開始請領社會退休金,試想若提早離開職場的空窗如何處理?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相信依目前的經濟狀況,大多數的人都希望工作能否做到65歲,但除了自身體力能否負擔之外,也要看屆時若是較高的薪資,資方是否願意持續聘用也是一個關鍵。

退休規劃三大風險:
1. 未來通膨風險:投資理財
2. 長壽風險:投資理財
3. 疾病風險:保險準備

目前過的還不錯,但存款不多,又有房貸,是未來可能的下流老人,俗稱「貧窮候補生」,主要原因為房貸及子女教育費用、頻繁出國、3C產品、開名車等負擔,導致無法儲蓄。到底是該「及時行樂」還是對未來「未雨綢繆」相信可從家庭財報中找出一個平衡點。

高齡者三大不安
1. 健康
2. 金錢
3. 孤獨
要摒除上述的不安,透過家庭財報的定期追蹤與調整,有機會減緩「金錢」的不安,而由於平均壽命不等於健康壽命,因此趁年輕時也要一併透過「運動」儲備「健康的身體」及結交「朋友、伴侶」,以解決「健康」、「孤獨」的問題。

常見的家庭財務困擾

學貸的負擔
看似每學期所借的金額不多,但大學四年下來所累積的總借貸金額(若加計研究所就更多了),可讓剛出社會的年輕人,且人生瞬間變「黑白」,可別覺得可輕鬆回答:「那是孩子的事,他自己該負責!」事實上,當孩子剛出社會的能力所及無法負擔太高的生活開銷,很容易就會將「家」視為經濟上可長期依靠的避風港,一不小心子女就成了「啃老族」,無形中也消耗父母的退休金部位,而一旦如此,「下流老人」的狀況就跟著浮現了。

保費的負擔
試著從兩方面做些功課:
保險商品的保障是否符合現況?
保費是否符合目前的財務狀況?

看完這篇書摘後,除了「知道」之外,你更該嘗試著「做到」!

【閱讀時光】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書名: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作者: 喬辛··波沙達 & 愛倫·辛格

出版商: 方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604 

書摘作者: 蔣竣植

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拿來用才會變成力量。將理論運用在實務上若能成功,才能算是真的「學到」,而結果就是「得到」。

棉花糖的實驗

要孩子拒絕糖果的誘惑何其難,縱使之後會累積有兩顆又怎樣呢?其實這如同現今年輕人對「及時行樂」與「延遲享樂」之間價值觀的差異。過與不及之間有著許多彈性的空間,而這空間就是我們要透過學習及過往經驗的累積才能體會的吧!

成功的人不會急著吃棉花糖

物質慾望相信每個人都有,但當擁有這項「物質」的背後,是用了多少時間、花了多少錢才達到?是否真的值得擁有該「物質」?這如同我們的購物慾望一般,所以才會有專家建議在網路購物時,試著將商品放入購物車三天後再決定是否購買,而相信大多數的人都會將該商品刪除,畢竟衝動之下所做的決定往往是會後悔的。

練習如何不吃棉花糖

教育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直接的打罵教育,或許會有立即的效果,而就孩子的角度可能覺得已受懲罰,而做錯的那件事是否有深刻的反省,那就有待商確了!我們無法控制別人的行為,但我們能控制自己的行為,透過對事情的處理及反應,進而對下一代造成正面的影響,所謂說服別人的力量,就是成功的力量。

成功的人怎麼吃棉花糖

成功的人願意做一般人不願意做的事,例如球星願意比一般球員提早數小時赴球場練習、作家願意比一般人早起數小時開始寫作等,只要願意爭取時間及早作準備,成功指日可待。亡羊補牢猶未晚,只要願意從現在開始改變,未來有機會變得與現在不一樣。

為何總是覺得存不到錢?許多習以為常的頻繁支出,或許正是浪費的關鍵,例如:每天一杯咖啡、兩天抽一包煙、天天都有下午茶點心等。

越來越多棉花糖

書中有一段話值得我們學習:「一個人金錢上的成功,有20%是因為技能、天份、知識,但有80%是因為好的人際手腕,還有是否能與他人保持良好的關係,贏得別人的信賴與尊重。」與其去認識有影響力的人,不如努力讓自己成為影響力中心,廣結善緣幫助他人,自然會有許多人被你吸引過來,進而共事以達到目標。

目標+熱情+行動=平靜

目標:
所有理財行為在開始之前都該設定一個目標去追尋,畢竟有了目標才能知道方向,該如何開始且從何開始。

熱情:
這是在執行前的必要元素,有了熱情才有動力,有了熱情才會堅持到底,不畏過程中的艱難。

行動:
執行力是成功與否的關鍵,若沒有開始行動,一切的規劃都只是空談、紙上談兵罷了。

平靜:
若能依循上述的三點要求,相信達成目標、成功的機會能提升不少,因這樣而完成夢想,能讓心靈更為平靜。

棉花糖計畫的六個步驟
  1. 需要做哪些改變讓你停止吃棉花糖?
  2. 需要做什麼改變才能有效進步?
  3. 找出五個主要目標,並寫下要怎麼做才能達成
  4. 寫下你的計畫
  5. 如何執行且何時執行才能達成目標?
  6. 永不放棄的毅力。

看到這,趕緊放下手邊的「棉花糖」,設定一個目標,開始行動吧!

【閱讀時光】做自己的人生財務長


書名: 做自己的人生財務長


作者: 道格拉斯.麥考米克 (Douglas P.McCormick)

出版商: 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 201807 

書摘作者: 蔣竣植

隨著時代變遷及科技進步,長輩對於未來出社會時工作及生活的經驗談,似乎開始無法適用,無論是AI導致工作型態的變化、網路讓生活模式的改變、甚至是電子付款制度的產生。但無論環境如何變化,試著拿回個人或家庭的財務主導權,學著讓自己成為生活上的老闆(不需要真的創業),進而讓生活掌握在自己手裡。



「勞動力」極大化


教育
這是讓未來能夠找到理想工作的「基礎」步驟,從教育中學習專業知識及技能,進而選擇適合的工作並提升薪資收入。但學費從哪來?雖然可選擇從「學貸」來支付,但透過「借貸」的方式來完成教育,所選擇的學校、科系,在未來是否能轉化成「經濟效益」?或只是透過借貸的方式取得一張文憑? 只要願意多思考一些,相信就能評估這筆「借貸」是否值得。

專業的通才
縱使有了專業的知識或技術做為工作上的後盾,但科技變化之快,目前的專業在未來很有可能隨時被取代,因此試著增加目前工作上的「廣度」,打造職場的「個人品牌」,例如讓公司的管理、財務、行銷等工作內容,都有自己能發揮的空間,不僅能降低被淘汰的機會,也同時能增加收入的機會。

用投資思維決定職涯
在決定加入哪間公司時,先評估公司未來的前景,再決定是否加入,其實是有些困難,畢竟公司未來成長性、營運方向等,不是區區一個員工能掌握。但可試著從薪資結構來評估,一檔投資工具若連續3~5年均無成長(獲利),相信你不會一直持有它。相同的道理,若一間公司連續3~5年讓你的薪資均無成長,你似乎可以考慮轉換跑道(但若是員工本身並無值得加薪的理由除外)

該不該買保險?
因保險而受惠的人,相信保險的重要性;而擅於投資的人,會覺得靠著所累積的資產,就能抵擋未來可能的人身風險。而畢竟大部分的人主要收入來源為「勞力所得」,其中最關鍵的就是「人」,因此保險的存在,就是保障這個「人」未來的可能風險。

「金融資產」極大化

管「理財」務的功能
理財絕不等於投資,而投資僅不過是理財的其中一環罷了。本書提到管理財務有數個功能,學習如何能降低收入中斷時的影響、生活支出的檢討(究竟是消費或是浪費)、投資效益的評估(停利或停損的勇氣)、退休金的規劃(是否有機會能如期退休)、資產保全及傳承安排等。

何謂「資產配置」?
不同的理財工具有著不同的預期報酬率,思考該如何選擇各理財工具間的配置流程如下:

1.      目前可運用的資金
2.      希望能達到的目標金額
3.      投資時間的長短
4.      依不同報酬率的理財工具選擇配置

而投資工具的選擇,還有幾點需要留意:

1.      報酬率
2.      波動性 (一般預期報酬越高,波動就越大,是否能夠承受相關波動)
3.      變現性 (萬一臨時需要用錢時,是否容易變現使用)
4.      通貨膨脹
5.      相關稅率
6.      相關費用

打造財務儀表板

當你開始想要認真管理自己的財務時,總要有些工具來輔佐,以確認執行的方向是否正確、距離目標達成還有多久、財務風險是否有效降低等。

基礎工具 - 收入支出表
可藉此工具了解財務基本狀況,約可抓出近八成的生活財務問題。

進階工具 - 資產負債表
可藉此工具了解相關財務目標是否在進度上,是否需要再行調整等。

而書中有幾個指標數字,有助於更清楚發現財務狀況是否健康,例如:

l   盈餘率 每月結餘/每月收入
l   現金帳戶
l   急用金使用月數 = 現金帳戶/每月總支出
l   淨債務 = 債務總額現金帳戶

管理退休資產

以台灣為例,退休時有三筆資金可供運用:

1.      社會福利 (例如勞保、軍保、公保等)
2.      企業福利 (例如勞退­、退撫基金等)
3.      個人準備

依目前政府的財務結構,「個人準備」的比例勢必要逐漸拉高,才能有效彌補未來退休的生活缺口。而由於逐漸步入高齡化的社會,「長壽風險」也需視為規畫的重點因素,例如進入退休後,資產配置若偏相對保守,是否夠支付可能長達20~30年的退休生活;另由於醫療的進步,若被迫遇到需要長期照顧,相關的費用是否能透過長照保險的規畫得以轉嫁。

如何有效財務傳承

書中有幾項建議可供參考

1.      建立一份有效的遺囑
2.      預先做好失能規畫
3.      提早擬定贈與相關規畫
4.      信託
5.      將保險計畫整合到遺產計畫中

而上述的建議都只是上一代資金「傳」的部分,下一代是否能有效運用這些資金的 「承」,就需要靠每一代持續學習管理財務,才能讓財務長長久久的流傳下去,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